哪bubu

泡泡瑪特「染藍」啟示錄:從盲盒到IP生態,誰在收割全球粉絲經濟?

Economy & Market


在恒生指數最新調整中,泡泡瑪特(09992)成功「染藍」,以「IP印鈔機」之姿衝上主流舞台。這不只是一家潮玩公司的高光時刻,更是資本市場對「角色經濟」與IP生態的再定價。小小盲盒撬動千億市值,投資者該如何解讀這場由內容、流量與供應鏈共同驅動的長週期機會?



    poster

    從雜貨店到「IP孵化平台」

    成立於2010年的泡泡瑪特,並非傳統玩具製造商,而是以「IP孵化+運營」為核心的內容公司。其市值已逼近4,500億港元,超越Gucci母企開雲(Kering)部分期間的估值,背後憑藉的是高效率的IP矩陣與粉絲變現能力。

    • 20+自有/合作IP,形成多層級產品線與受眾分層
    • 13個IP單體年收入過億元人民幣,證明商業模型可複製
    • 頂級IP包括 Molly、Labubu、HACIPUPU、Crybaby、DIMOO 等,構築品牌護城河與定價權

    這套模型的本質在於「內容資產」而非「製造資產」:好IP具備長尾價值,可在盲盒、快閃、授權、主題展、遊戲、影視等多場景反覆變現。


    Labubu現象:由設計語言到全球符號

    The Monsters 系列中的 Labubu,是目前最具話題性的現象級IP。其創作者、在港出生的龍家昇,將北歐童話與中國民間元素融合,塑造出「長耳、獠牙、怪萌」的辨識度。2019年與泡泡瑪特簽訂獨家授權後,憑藉高頻上新、限量策略與社群裂變,迅速走紅全球。

    • 核心打法:限量稀缺性 + 盲盒博弈性 + 社媒二創擴散
    • 定價權與二級市場溢價,反向增強品牌熱度與粉絲忠誠
    • IP人設延展性強,易於跨品類與跨文化共鳴


    中美日對照:IP賺錢方程式的共通性

    相較香港與內地的新興力量,美日IP產業更為成熟。日本長於「角色經濟」深耕(動漫、周邊、展會);美國迪士尼擅長打造「內容—景點—零售—授權」閉環。泡泡瑪特的成功,正是將「日本式角色深耕」與「美式體驗與授權」相結合,搭配中國式供應鏈效率與流量運營。

    • 內容:持續孵化+引進藝術家,形成多元審美
    • 產品:快迭代、小批量、多系列,控制庫存風險
    • 渠道:自營門店、機台矩陣、電商私域,覆蓋高頻觸點
    • 授權:服飾、美妝、家居、展覽,以低資本開拓高毛利


    全球化佈局:從港股上市到線下擴張

    自2018年啟動出海戰略,泡泡瑪特在2020年登陸港交所,並於2021年打開北美市場,現今在多國設立實體門店與快閃點位。IP之所以能跨越語言與文化,是因其情緒價值與形象記憶點具有普適性;而本地化運營(聯名、節日款、城市限定)則進一步增強滲透。


    泡泡瑪特多個賺錢方式

    1. 權使用(License-in/License-out)

    • 做法:將自有IP授權給第三方品類商(服飾、美妝、家居、餐飲聯名周邊),按銷售額抽成或收固定授權費。
    • 意義:低資本擴張,高毛利,快速滲透非核心品類與海外市場。
    2. 轉讓權利(一次性處置/區域權)
    • 做法:對特定區域或短期活動出售IP使用權或分銷權,收一次性收入或保底+分成。
    • 場景:國際展會、城市限定檔期、文旅園區合作。
    3. 開發週邊產品(自營主賣)
    • 做法:盲盒、手辦、BJD、潮流配件、生活方式單品;以系列化、季節款與限定款維持高頻。
    • 關鍵:小批量快迭代+數據驅動補貨;二級市場溢價反哺品牌熱度。
    4. 品牌聯乘(Crossover)
    • 做法:與國際品牌/IP跨界(例如運動、奢品、食品、潮牌),推出限定盒/禮盒。
    • 收益:帶動新品溢價與話題度,拉新非核心受眾,提升社媒曝光。
    5. 內容創作(IP延展)
    • 做法:短片番外、動畫/漫畫、AR濾鏡、遊戲化小程序、展覽敘事;逐步布局影視遊戲合作。
    • 目標:讓角色世界觀「長出來」,延長生命週期,提高復購頻率。
    6. 主題體驗(線下場景)
    • 做法:自營門店+快閃店+自助機台矩陣+沉浸式展;周末排隊與城市限定,放大到店轉化。
    • 商業性:坪效高、可複購強,並沉澱私域會員與數據。
    7. 特許經營(Franchise/合作店)
    • 做法:在部分海外市場引入合作夥伴,用品牌與供貨體系擴網,收取加盟費與分成。
    • 作用:加速海外鋪點,降低重資產投入與本地運營風險。
    8. 融資及證券化(資本運作)
    • 做法:以IP群作為資產池提升估值;分拆業務、發行可轉債/期權激勵;與金融機構開展IP質押型合作。
    • 價值:強化現金流與擴張資金來源,放大研發與全球化節奏。

    9. 輔助護城河

    • 做法:系統性註冊商標、著作權、外觀設計版權、專利等
    • 價值:核心工藝與版型視為商業機密;針對包裝結構與機台技術申請專利,強化打假,提升侵權成本。


    投資者該關注什麼風險與催化?

    • 核心風險:單一IP過度依賴、審美疲勞、盜版與二級市場泡沫、監管與渠道成本上升
    • 關鍵催化:新S級IP誕生、影視/遊戲化延展、海外門店放量、授權合作拓寬毛利曲線、AI輔助設計提升爆款命中率


    結語:從盲盒到資產

    泡泡瑪特的本質是「以IP為核心的文化資產運營商」。當它躋身恒指成分股,意味著資本市場承認「角色經濟」具備長週期、可擴張的現金流潛力。對投資人而言,重點不在單次爆款,而在於能否持續複利地誕生新IP、搭建跨場景變現的生態,並在全球市場中建立更穩固的定價權。


    #泡泡瑪特 #Labubu #盲盒 #IP經濟 #角色經濟 #港股恒指 #潮玩 #迪士尼 #日本IP #出海策略 #授權生意 #粉絲經濟 #IP孵化 #消費股 #內容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