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一文看懂 Web 3.0

Economy & Market


近年, 元宇宙、區塊鏈、NFT、加密貨幣、去中心化等科技概念討論熱度越來越高。 而提及元宇宙, 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概念就是 Web 3.0。 不少學者和資訊科技工作者都認為, Web 3.0將會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 在未來能夠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今天馬上為大家介紹這Web 3.0 到底會帶來怎樣的革新!


互聯網的歷史

簡單來說, Web 3.0 就是第三代互聯網。 顧名思義, 在Web 3.0之前自然先有Web 1.0和Web 2.0的存在。


Web 1.0 (1900-2005)

在第一代互聯網 Web 1.0中, 網絡是「只讀的」。 這些網頁主要以文本或圖像格式提供資訊, 網站之間沒有太多互動性。 網頁功能基本只可以瀏覽信息, 搜索信息, 收發E-mail之類。 換言之, 用戶只能在互聯網做單向溝通, 完全無法與其他用戶進行互動, 只有作為網站擁有者的開發人員們才能在網站中發放新資訊, 創作新內容。

現時很多公司網站本質上仍是沿用Web 1.0的概念, 只向用戶展示產品或公司資訊。 這些網站是靜態更新的, 與訪客之間的互動甚少, 但好處是網頁體驗流暢, 反應迅速。

Web 1.0

Web 2.0 (2005-2020)

隨著技術進步, 第二代互聯網 Web 2.0 發展為「可讀寫」的, 即是我們現今使用的互聯網形式。在這代互聯網中, 用戶不僅限於單向瀏覽和搜索, 他們亦有權利創作內容並上傳網絡。 用戶之間的互動性大大提高, 這使互聯網成為了一個更加緊密的社群。而Web 2.0的初衷也正是使互聯網更加民主, 令用戶更方便獲取自己需要的資訊。

在此環境下, 創作變得容易, 各種應用亦應運而生。 由企業提供獨立、中心化的系統或媒體平台, 例如 Amazon, Facebook, Google, Youtube, 內地的微博, 小紅書, 拼多多等。 這使很多網路公司的盈利模式轉變為追求點擊率從而獲得更多廣告收益。

這也暴露了Web 2.0的弱點: 個人私隱與信息安全。

Web 2.0

Web 3.0 (目前處於開端)

第三代互聯網 Web 3.0 的概念是, 讓數據本身依託於開源的數學算法與協議, 不依賴於機構甚至個人。 建於Web 3.0 的應用程式稱為 DApp (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 強調網路開放而且分散地安全。

Web 3.0 除了「可讀寫」外, 還變成了「可擁有」的。 Web 3.0將會是一個更人性化的互聯網, 在保留Web 2.0用戶間互動性的同時, 亦加強了使用者與互聯網之間的聯繫, 網站會透過使用者的用戶數據學習, 在理解你是誰, 在進一步加強用戶本身的使用數據的鏈接後, 分析你的潛在偏好, 並將你喜愛的內容或需要的資訊推送給你, 整個互聯網變得更加智能化。 除此之外, 使用者或創作者能對自己貢獻的內容保有所有權, 還能獲得一定程度的回報。 私隱方面, 用戶能清楚知道這些數據的用途, 並且具有決策權。

Web 3.0

簡單總結一下, Web 1.0是由機構或企業為了吸引用戶而單向發佈內容。 Web 2.0是透過用戶主動在網絡上傳並分享他們的內容, 使互聯網進一步發展。 而Web 3.0就是通過在線應用程式和網站接收互聯網信息, 根據用戶本身的使用記錄, 向用戶提供新的信息或數據。

Web 1.0 Web 2.0 Web 3.0
互動方式 (Interaction) 閱讀 讀寫 讀寫與擁有
媒介 (Medium) 靜態文本 互動內容 虛擬經濟
組織形式 (Organisation) 公司 平台 網絡
基礎設施 (Infrastructure) 個人電腦 雲端與移動設備 區塊鏈雲
控制方式 (Control) 中心化 中心化 去中心化

Web 3.0 的特色

雖然Web 3.0目前仍未有標準定義, 但有一些明顯的組成元素。

  1. 去中心化 (Decentralization)

    信息不再保存在固定位置/數據中心/機構, 而是分散儲存。 沒有了中心控制點, 用戶數據將不再受科技巨企 (eg. Google, Facebook) 控制, 可以降低網絡攻擊、數據篡改等風險。


  2. 連通性與無邊界網絡 (Connectivity and Ubiquity)

    借助Web 3.0, 物聯網將發展更快。 令身邊一切事物都可以在線連接, 所有信息和內容變得更加互聯和無處不在。 而不僅僅是像Web 1.0一樣只存在於桌面上, 或像Web 2.0一樣只存在於智能手機上。 愈來愈多日常設備和產品連接到網絡, 不同應用程序可以分析更多的數據。


  3.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通過Semantic Web (語意網)^ 的概念和自然語言處理的技術, 計算機將能夠像人類一樣理解信息。 Web 3.0更會使用機器學習, 透過數據和演算法來模仿人類的學習方式, 並且愈漸準確。 這些功能不僅限於現時互聯網上的行為定向廣告 (Behavior Targeting Advertising), 未來更有助應用於不同領域。

    ^語義網絡是利用語義元數據增強數據之間的鏈接, 是網絡深度了解用戶的一個進程。 例如「我愛你」和「我<3你」, 即使語法不同, 但表達的語義相同, 網絡能透過大量語義元數據進一步理解用戶。


  4. 去信任化及無權限化 (Trustless and Permissionless)

    網絡允許參與者直接交流互動, 而無需通過受信任的中介, 亦不用經過系統管理員/管理機構授權參與。 因此,Web 3.0應用程序將運行在區塊鍊或分散的網絡節點上。


Web 3.0 的缺點和限制

  • 擴展性 (Scalability): 由於使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的關係, Web 3.0上的交易速度較慢。 任何數據狀態變化, 如支付過程, 都需要上傳至區塊鏈處理, 並更新、傳播到整個網絡。
  • 使用者經驗 (UX): 使用與Web 3.0的應用程序都需要額外的處理步驟、軟件和教學, 這會對短期內的廣泛應用造成障礙。 例如: 現時很多用戶登錄系統, 均以 "電郵+密碼" 組合來設置, 而在 DApp 程序將以加密貨幣錢包 (Crypto Wallet) 作為跨平台的統一身份認證系統。
  • 成本: 區塊鏈每一次數據紀錄都會產生礦工費(gas fee), 因而導致 DApp 的開發與維護成本昂貴。
  • 法律和監管風險 (Regulatory and Compliance): 現時網絡信息(仇恨言論、網絡犯罪、虛假信息) 已難以監管, 在去中心化的結構下將會難上加難。 哪個國家或地區的法律適用於哪些特定網站的內容?立法和執法都會令相關機構和人員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