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市場正面臨一場靜默革命,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已從邊緣實驗走向金融核心。根據行業追蹤機構 RWA.xyz報告,代幣化RWA市場價值已達265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自2025年初以來大幅增長70%。這股趨勢不僅吸引加密原生機構,更讓華爾街巨頭紛紛下場參戰。貝萊德、高盛、摩根大通等傳統金融機構已積極布局RWA資產,推出基金與債券上鏈。代幣化不再是概念,而是正在發生的金融現實。

市場正經歷爆炸性增長
截至2025年6月,全球RWA資產總額(不含穩定幣)已達255億美元,其中私人信貸佔比最高 (58.5%),其次是美國國債(29.6%)與大宗商品 (6.4%)。由貝萊德推出的BUIDL基金目前規模超過28億美元,是全球最大RWA單一項目。這一數 字背後反映的是機構對代幣化資產的強烈需求。
麥肯錫《2025全球支付報告》指出,全球支付正從效率競賽走向體系競爭,預測未來十年將由智慧化、可編程與互操作的金流體系主導,重塑金融與商業格局。支付體系的變革為代幣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設施支持。知名風投機構al6z 最新發布的《2025年加密貨幣現狀報告》更直言,2025年是加密貨幣邁入主流的元年,傳統金融巨頭與科技平台紛紛推出或籌備相關產品。
所謂RWA,即現實世界資產的數位化與區塊謎化。透過代幣化技術,把房地產、應收帳款、碳排放權等資產,轉為可在區塊鏈上拆分、交易、跨流通的數位資產。這讓傳統「動不了,賣不快·門檻高」的資產,也具備與加密貨幣類似的流通性與靈活性。
代幣化過程涉及四個關鍵步驟:確定底層資產、代幣發行和託管、代幣分配和交易,資產服務和資料核對。每一步都需要專業機構參與,確保合規與技術完備。根據麥肯錫的分析框架,代幣化能帶來諸多優勢:7/24全天候可用性、即時全球流動性,毋須許可公平准入、資產可組合性,以及資產管理的透明。這些特性正是傳統金融體系長期缺乏的。
DigiFT監管合規奠定基礎
在眾多代幣化平台中,DigiFT作為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監管的鏈上真實世界資產交易所,展現了監管合規與技術創新的結合。2023 年 12 月・DigiFT獲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頒發的資本市場服務牌照,並被認證為認可市場營運商。這一監管里程碑為其在數字資產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合法合規的基礎。DigiFT創辦人兼執行長 Henry Zhang表示:「獲得CMS牌照和RMO認可是我們推動以受監管方式取用鏈上金融機會的重要里程碑」。2024年4月,DigiFT推出美元貨幣市場基金代幣,專為在加密領域尋求安全、穩定和產生收益的替代方案的投資者而設計。DMMF代幣 代表貨幣市場基金的直接實益權益,該基金由成熟且持牌的基金經理管理。DigifT獨特的存托憑證模型,確保每個代幣直接代表基礎證券收益權的一部分,使代幣能夠準確且重要地合法地代表代幣持有者對基礎資產的直接受益權益,同時促進鏈上結算。
儘管發展迅速,RWA領域的安全風險不容忽視。CertiK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RWA協議漏洞造成的損失達1460萬美元,較2024年全年增長兩倍。由於RWA代幣化的混合性質,即鏈上流程與鏈下資產的交叉,其引入了獨特的安全挑戰。與通常針對智能合約的傳統加密貨幣漏洞不同,RWA漏洞通常涉及運營和鏈下失敗。根據RWA項目操作指南,代幣化項目面臨多重挑戰,包括資產盡職調查、法律與合規、稅務規劃、技術安全和市場可行性等方面的複雜問題。
監管合規是RWA項目的最大挑戰之一。項目需明確代幣在目標市場的法律定性,並遵循不同司法管轄區的監管要求,如美國的Reg D/S、歐盟的MiCA、新加坡MAS的《數字代幣發行指引》等。
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與ADDX預測,全球資產代幣化市場將於2030年達到16.1兆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10%。這一驚人數字展現了代幣化市場的巨大潜力。摩根大通研究指出,主要金融機構正從三大前沿领域推進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進程:為穩定幣量身訂制的貨幣市場基金、基於區塊鏈的日內回購交易,以及全數字化商業票據發行。
類似互聯網 吞噬傳統領域
香港金管局在「數碼港元」第二階段試驗結果顯示,「數碼港元」及代幣化存款能夠促進具成本效益、可編程及穩健的交易,為用戶帶來好處。這為代幣化在官方面的應用提供了支持。隨着技術不斷成熟和監管框架逐步明晰,RWA正從概念驗證邁向常規化應用。從私人信貸到國債,從房地產到綠色能源,代幣化的應用場景正在不斷擴展。
金融歷史學家可能會發現,代幣化浪潮與互聯網革命驚人地相似——兩者都從邊緣創新開始,逐步吞噬傳統領域,最終重塑整個世界。代幣化不僅是技術革新,更是金融民主化的關鍵一步。它讓普通投資者能夠以極低門檻參與過去僅限機構和高淨值人士的投資機會,從「菁英投資」 走向「全民投資」的新生態。未來十年,我們將見證這場金融革命如何從實驗室走向主流,從邊緣 走向核心,重塑人類社會的價值交換方式。
原文請按這裡
曾啟邦 (Rex)
作者為 AlgoBot聯合創辦人
